美联社照片:成千上万的候鸟把这个印度湖泊作为它们的冬季家园
NAGROTA SURIYAN,印度(美联社)——在印度北部的Pong湖湿地,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远处就能听到鹅低沉的叫声。
一个孤独的渔夫裹着毯子在黑暗中骑着自行车,依靠他对风景的熟悉。随着越来越多的渔民来到这里,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蒸气,摩托车的前灯在沼泽平原上蜿蜒前行,每辆车上有两名渔民。在太阳升起之前,渔民们吱吱作响的木船是远处的斑点。
在柔和的晨光中,水边出现了一大群斑头雁。大雁似乎在动,有几只飞了起来,大声地拍打着翅膀,叫着。一次飞行很快引发了另一次飞行,几分钟内,数百只果蝇向东飞向天空,然后降落在草地上,以谷物、根和其他植物为食。
这些鹅是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湿地的旗舰物种,这片湿地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双鱼河(Beas River)上修建大坝后形成的。
每年,成千上万的雁离开它们在青藏高原和中亚的冰冻家园,在这片湿地过冬,越过高山,在印度各地定居。
根据喜马偕尔邦森林部门的数据,大约45%的斑头雁在Pong湿地过冬,除了它们的繁殖区外,这一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
除37种常住水鸟外,该湿地去年录得48种候鸟约75,500只。
每年秋天,Pong水库的水被释放到邻近的州,退去的水暴露出大片富含有机质的区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草和其他植被为斑头雁和其他食草鸟类提供了食物。
该州森林官员德文德·辛格·达德瓦尔(Devinder Singh Dhadwal)说,在湿地过冬的鹅的数量每年都在变化,但很难将这些数量与气候因素直接联系起来。他还著有一本关于湿地鸟类的指南。
达德瓦尔说:“退潮提供的土地对依赖放牧的候鸟来说是最重要的。”
季风降雨和气温会影响水库的水位,但水位主要由大坝管理部门控制。
在连续两年增加后,去年湿地的斑头雁数量比前年减少了约25%。
“这种下降不会立即引起警惕,除非持续至少五年,”哈米尔普尔野生动物部门的森林副管理员、负责湿地的官员雷金纳德·罗伊斯顿(Reginald Royston)说。
Pong湖湿地的五年平均产量为4万至4.5万只斑头鹅。